指挥中心最早由参谋部模式演化而来,17世纪的普鲁士-德意志帝国成立了参谋部这一战争机构改变以往“统帅决策型”模式为“军官团决策型”模式在对俄、对法、对匈战争中屡屡建功各国一看这方法好啊于是纷纷效仿并将这一模式应用到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1:大型监控机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监控中心对前端监控设备的集中管理及调度,而电视墙和操作台是整个监控机房的核心部分。监控中心操作人员可通过监控管理软件实现对任意一路视频的上墙操作。
2:大型监控机房还应考虑到紧急供电解决方案,当监控机房出现紧急断电情况时,备用电源可及时启动,即能防止因突然断电对设备造成损害,又能保障监控系统在断电情况下仍能安全稳定运行,避免非法分子破坏供电系统而导致系统漏洞。
3:对于大型监控机房,为了防止静电对监控后端设备的影响,安装防静电地板是必须的。机房安装防静电地板主要有以下几个好处:
(1)使整个机房显得美观大方。
(2)方便设备及线路维护。
(3)监控机房设备线路可以从防静电地板下方布线,不留明线。
4:考虑到监控机房的美观大方,监控机房应该采用吊顶设计,一方面可以起到隐蔽线路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灰尘掉落。
5:大型监控机房设备众多,由于设备散热很高,短时间内即可使整个监控中心温度升高,而这些设备长期在高温状态下运行容易导致设备故障,因此一套完善的空调调温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正规的监控机房应该具备温控传感器及温度指示标记,保证机房设备在指定温度下正常温度运行。
指挥中心功能包括:多媒体的信息采集、综合化的信息交换处理、智能化的决策和立体式的调度指挥。涵盖了音视频、有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DLP大屏幕、会议室、指挥调度等技术子系统;还有供电、照明、空调等基础子系统及各种业务子系统等。
指挥中心集成平台作为指挥中心系统的核心,所有子系统都将按照集成平台提供的接口无缝接入,融合成为一个功能齐全、信息丰富、相互联动的有机整体。其采用先进的EAI集成技术和智能集散控制理论。
作用一:实现信息的统一收集、存储、整合与发布,保证指挥中心内部信息交流的可靠、快速和有序,避免子系统集成带来的信息“蛛网”效应。
作用二:实现指挥中心内系统的联动预案,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定时任务完成相应的联动,以保证指挥中心的快速反应、高效运行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作用三:实现信息采集、指挥、调度、决策一体化的应急指挥中心集成作战体系。
作用四:实现指挥中心内系统的统一桌面集控,在集成化的客户端界面上完成不同类型系统设备的集中控制,统一鉴权、统一日志,减少误操作,提高操作效率。
作用五:实时监控指挥中心系统运行的状态变化和故障报警,提供故障在线分析、日志历史分析和系统远程维护等功能,减轻技术保障部门的维护压力。
作用六:实现指挥中心内系统的联动预案,根据不同的突发事件、定时任务完成相应的联动,以保证指挥中心的快速反应、高效运行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最后:指挥中心系统集成平台的建设,指挥中心“高效、快速、一体化”以及“可持续发展”总体建设方针将得以全面贯彻与实现,系统简单堆砌带来的应用杂乱和难以维护等问题得以解决,指挥中心信息系统建设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也实现了完美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