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革命的重点在于,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尽快转换公厕规划、投资、建设、管理、经营、保洁等一系列运作机制,采用多渠道融资体制,尽快推动公厕改造的全面实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改造任务,服务于民。今天小编给大家八一八智慧厕所哪个品牌好?公厕市场未来5年研究报告!
在新中国建立后,取缔了城市的露天公厕,建造了一批有厕顶、厕窗、厕灯、有储粪井的“标准”公厕,且均为传统的旱厕,当时城市公厕全部靠人工清掏、用人力车或者马车清运,环卫工人体力劳动强度非常大。
那时候涌现出来的全国劳模掏粪工人时传祥,就是天天背着粪桶走街串巷清掏粪便,“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净”是时传祥的真实写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粪便清掏和运输工作逐步实现了机械化。
在公厕建筑形式上,由于历史原因和当时的局限性,人们对公厕形象、公厕卫生状况存在片面认识,公厕大部分都是独立式公厕,设施简陋,人们只要能解手就可以了。当时城市公厕都是由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并且承担全部的管理费用,公厕卫生只是在清除粪便时进行简单清扫保洁。
这次公厕革命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末期。这次公厕革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许多城市的公厕不堪重负。二是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城市公厕设施落后与对外开放的形势不相适应。
据有关方面介绍,在来华游客的投诉中,有相当部分是投诉我们的厕所不卫生,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有不少外国游客这样形容我们的厕所:“捂着鼻子进去,踮着脚尖出来”,“一跳二叫三笑”(“一跳”因为污水横流、“二叫”因为蛆虫满地、“三笑”因为厕所没有门,尴尬而笑)。因此各地城市相继开始建设较高档次的公厕,在冲洗方式上逐步取消旱厕,实现了水冲和机械抽运。
水冲式公厕特点是易于保持公厕清洁,便于粪便排泄物的集中处理。但在我国北方和一些缺水城市,直接使用自来水冲洗厕所给城市供水带来了压力。另外我国城市的地下管网系统不够完善,水冲公厕的建设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这一阶段在建筑形式上出现了附建式公厕。由于进行大规模市政建设和城市改造,城市土地价值被重新定位,使得本来独立建设的公厕拆除以后很少有可能再在原地恢复建设,因此出现了公厕与其它建筑合并建设的附建式公厕,这种公厕既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又能满足公厕布局要求,加上公厕建筑、管理和卫生水平正在不断提高,附建式公厕在技术上已经成熟,因此在城市公厕建设工作中,附建式公厕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段时间公厕建设投资和管理还是以政府为主,部分城市公厕开始收费以缓解城市公厕建设管理资金短缺的问题。一些建筑业主如商场经营者,为了完善商场服务设施,吸引更多顾客,也开始增设公厕设施,不过数量比较少,且多数仅为顾客服务,不对外开放使用。这段时间水冲公厕建设以通槽式居多。
此次公厕革命在90年代至20世纪末。我国对公厕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水冲公厕建设发展很快。发达地区的城市主城区基本消灭了3类以下的公厕。由于城市水资源危机,在冲洗方式上,开始寻求改变,出现现代公厕,可用自动打包的方法将排泄物集中收集于专用塑料袋内,再集中运到指定地点处置,或将排泄物直接排入生化处理装置,就地处理粪便等排泄物。
在建筑形式上,独立式公厕设计成具有鲜明个性的建筑小品,丰富公厕设置地点的建筑环境和文化内涵,成为与城市市容相和谐的一个建筑音符。附建式公厕大量开放使用,配套设施也进一步提高。
厕所在内部设计上,由原来的蹲式通槽结构改变到独立蹲厕或者西方式的坐厕。通槽式结构虽然设备简单,建造费用低,易于清理疏通维修的特点,但是有臭味,耗水量大,浪费水资源。通槽式一般由自动冲洗水箱每隔一定时间间隔自动放水冲洗,这样的冲洗方式,如果无人关闭冲洗水箱阀门,水箱都会昼夜冲水,不管厕所是否需要冲洗。特别是工厂、学校夜间不使用的通槽式公厕,水量浪费非常大。独立大便器式厕所,用自闭式冲水阀或者高位水箱单个冲洗,采用即用即冲方式,臭味相对小。通常比通槽式厕所用水量少,所以现在建设的新公厕,从美观、卫生、节约水资源方面,尽量建设大便器式厕所。由于一些地点受地形条件等限制,又没有附建公厕,一些大型的室外文娱活动、体育赛事增加,因此,移动式公厕应运而生。
移动式公厕是指可以整体移动,设置于固定或临时需求的地点或者场所,为公众和客户提供如厕服务的设施。最初的移动公厕用木材制造,结构和功能也比较简单。后来逐步发展为使用玻璃钢、聚乙烯等材料。移动公厕若按照结构可以分为单体结构和复合结构;若按照污水处理方式可以分为:
1、 水冲与无水冲抽吸式移动公厕
水冲式移动式公厕内有水冲装置,一般将水箱置于厕所顶部,厕所底部设置有污水箱,而无水冲抽吸式移动公厕则没有水冲装置,由设置于底部的污水箱直接承接使用人员的排泄物。这两种移动厕所底部的污水箱容量有限,当使用到规定人数时,需要及时抽吸。
2、 循环水冲型移动公厕
该种移动公厕配置有间歇式好氧与厌氧处理粪便污水处理装置,再添加生物菌种,运用生物膜技术,加速粪便污水的发酵分解,然后通过过滤装置,将处理的粪便污水再循环用于冲洗厕所洁具。特点是运用了先进的粪便污水处理技术,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减少粪便污水处理抽吸次数,环保理念得到充分彰显。
3、 干式打包型移动公厕
该种移动厕所没有水冲装置,排泄物由放置于洁具下部的可降解塑料袋承接,每使用一人次,自动换置另一新的塑料袋,用完后将塑料袋集中收集运往处理场处置,特点是完全不用水冲,节约水资源,污物收集比较方便。
这段时间,政府投资管理依然是城市公厕建设的主流。出现了企业和私人投资管理的公厕,主要是指企业或私人在投资建设大型商场、酒店、文娱场所等时,按照政府要求或自行配套建设供服务对象和途经者使用,并承担日后的管理维护费用的厕所;这部分非政府投资管理的厕所,正逐步纳入城市公厕范畴,对城市公厕数量和布局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补充作用,有的地区甚至在数量和质量标准上超过了政府投资建设管理的公厕。
第四次公厕革命是从本世纪之初开始。公厕文化进一步发展,公厕设计观念发生改变,现代公厕设计理念不仅要考虑将公厕做成可供旅游欣赏的“景观小品”,还要考虑环保、城市的品位和人文关怀。比如男女厕位比例,无障碍设计,为残疾人、儿童等设置厕间。更为突出的是提出了节水、环保的指导思想。有些城市通槽式公共厕所开始装上节水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根据如厕人数控制用水量。有的城市使用公厕电子查询系统,方便市民如厕(上海)。
此外,为提高文明程度,增加如厕隐秘性,新厕所平面布置将大便间、小便间、舆洗室分室设置,并将大便隔板门高度从1.2-1.5米提高到1.8米以上,本着满足不同人种、体形的要求以及人体活动所占空间,新厕所将设置较大尺寸的便器、拓宽蹲位空间、加大采光系数,避免如厕时的压抑感;为方便残疾人和老人等特殊人群如厕,新公厕还增加无障碍设施设置,特别是通道、门道宽度和回转空间必须按照宽度为900mm的轮椅尺寸进行调整,残疾人小便器及一定比例坐便器都出现在改建和新建厕所中。
由于城市公厕选址困难,在车站、广场、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很多的地方,出现了移动式公厕;随着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日益受到重视,出现了地下公厕;针对缺水困境和粪便处理难题,出现了中水回用公厕,灭菌烘干公厕、太阳能公厕、免冲洗生态公厕等等。其中生态公厕成为一个热点。生态公厕是指具有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并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强调污染物自净和资源循环利用概念和功能的一类厕所。生态公厕中的粪水经化粪池,直接进入了事先布排好的厌氧调节池、布水系统和土壤渗滤系统,然后进入集水系统,经消毒后重新回用来冲厕所或绿化,形成了公厕自身的封闭式生态系统,从而能够实现厕所的污水零排放。目前已经出现了生物自净、物理净化、循环水处理、粪便打包等不同类型的生态厕所(如蓝洁士、清华紫光等)。
近年来,各城市移动式公厕、生态公厕发展很快,在建筑形式上,更体现了现代性和多样性,采用了一些新材料。但是在现代化公厕建设的同时,一些地方出现了盲目建设豪华公厕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投资管理上,开始鼓励民间资本注入,建立了一批私营公厕,对于部分原来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厕,出现了公厕拍卖,将经营权出让给个人和专业管理企业,这为我国城市公厕的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有望发展成一个新的产业。
实施公厕革命的目标,是实现规划布局合理,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品位,不是盲目追求公厕建筑与设施的豪华,而是在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前提下,使公厕有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即设施人性化,功能多样化,管理规范化,清洁卫生标准化,彻底改变过去的旧观念,将公厕革命当作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统一的任务来完成。
泽福科技具有厕位系统知识产权的系列设备的同时,致力于解决方案、方案定制、方案应用等领域开发。安全定位监测、智能抄表、智能楼宇、智能停车、智慧工地、智慧农业、智慧交通管廊、智慧工业等领域取得一定成就。
公共厕所一直以来是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公厕安全和干净直接影响的社会的舒适度。作为世界大国,厕所革命掀起全国热潮,北上广一线城市相继提出智慧公厕,智慧公厕是厕所革命道路方向。
2017年11月,国家领导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做出重要指示,强调抓“厕所革命”是提升旅游业品质的务实之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厕所革命”关系民生,景区要抓,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将其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为全面提升公厕管理水平,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智慧厕所”。响应号召全面建设现代新都市、打造“智慧城市”的智能化公厕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公厕的内涵、功能、形象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对它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单纯满足生理排泄的需要,而是具备社会、服务、文化等多种功能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在现代文明社会,公厕通过它的合理布局、整洁卫生和服务功能,来体现一座城市对公众细微的体贴和人文关怀,它以城市的一个细节,折射一座城市的文明水准,以及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