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相信这种安居乐业的生活方式,也是许多小伙伴们所向往的。一种智慧化的现代小区,不仅给安防系统提供保障,更是一种生活品质的提升。今天小编给大家八一八,什么是安防系统吗?
安全防范系统就是利用音视频、红外、探测、微波、控制、通信等多种科学技术、采用各种安防产品和设备,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系统。
常说的安全防范系统有三防:“人防、物防、技防”三部分。其主要定义如下:人防:是安全防范的基础。传统的“人防”是指在安全防范工作中人的自然能力的展现。即:利用人体感官进行探测并做出反应,通过人体体能的发挥推迟和制止风险事件发生。现代的“人防”是指执行安全防范任务的具有相应素质的人员和/或人员群体的一种有组织的防范行为,包括高素质人员的培养、先进自卫设备的配置、以及人员的组织与管理等。
物防:用于安全防范目的、能延迟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实体防护手段(包括建(构)筑物、屏障、器具、设备、系统等)。
技防:利用各种电子信息设备组成系统和/或网络以提高探测、延迟、反应能力和防护功能的安全防范手段。
1、5G正式商业化
移动安防成为5G在安防产业目前的落地最佳场景。与此同时5G视频监控也布满小区的各个角落,支持多路8K高清视频传输,可通过超高清录像对高空抛物等不文明、违法行为进行追查。白天,空中飞着5G无人机,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小区的动态;晚上,5G安防机器人“值夜班”,实现夜间的安保巡逻,对异常高温物体检测、对重要点位进行值守。
2、芯片
旭日二代等新品发布,国产芯片、服务器频繁现身,成为真正国产之光。
3、城市级业务
城市级视频、物联网平台频繁亮相,成为安防产业中新的练兵场。
4、推进夜间感知
黑光、微光多种技术流派大战。
5、打开三维视觉
技术落地千行百业,从刷脸支付蔓延到安防落地。
虽然“安防+AI”的结合在国内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人工智能与产业需求将会以加速度的趋势融合。超高清、热成像、低照度、全景监控、红外探测、平台集成融合技术等安防技术,与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AR/VR、生物识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无线传输、ICT等新技术融合,形成AI生态与平台架构深度结合的新型业务形态。原本传统与封闭的安防行业也逐步走向开放,开始建立生态环境。
1、前端化
随着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处理能力越来越强,许多厂商将一些简单通用的智能移植到前端设备中。未来将有更多的复杂专用的智能算法在前端设备中实现。
2、云端化
已有的智能化产品大多是将多种智能功能固化在某一类硬件中,每台硬件设备提供一种或有限的几种智能化服务。未来,硬件资源的概念将逐步淡化,智能化以服务模块的方式提供给客户。云端会根据客户的需要(功能、 路数等)提供服务,实现资源按需分配,最大化地满足客户需求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3、平台化
尽管目前国内的主流监控厂商基本都具备自己的软件平台,但是不同的是这些平台的定位和规模大小都不太一样。未来几年安防监控的应用类型也越来越清晰,其技术标准,开发接口等将越来越趋于统一。
4、行业化
智能化解决的是行业客户在业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智能化需要往行业化方向进一步深化。首先智能化厂家要从行业出发,定位目标行业和细分市场,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其次,在具体行业中深入业务应用、业务 流程等,剖析行业问题,寻找解决之道。最后,结合自身的技术积累,为行业客户提供优质的行业智能解决方案,未来的智能化将是安防行业的天下。